
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,地处干旱地区,资源匮乏,几乎没有可供开发的利润。然而,尽管它似乎并不具备吸引大国的优势股票10倍杠杆正规平台,却为何接连成为了大英帝国、苏联和美国争夺的目标?阿富汗又是如何在这三次与超级大国的冲突中屡屡取胜,最终赢得了“帝国坟场”的称号?
一、大英帝国的入侵
在英国的巅峰时期,其领土遍布全球,面积高达3367万平方千米,包括了如今的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南非和新加坡等地区。特别是英属印度(即今天的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国、缅甸),是英国的“皇冠明珠”,对其至关重要。
与此同时,沙俄也像英国一样,渴望扩展国土。13世纪,沙俄摆脱了蒙古帝国的控制,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,最终国土面积达到2288万平方千米。进入19世纪后,沙俄将目光投向了阿富汗,意图通过占领它来进一步扩展到中东和南亚地区。
这引发了英国的忧虑,担心一旦沙俄控制阿富汗,将对英属印度构成威胁。为了防止这一局面,英国决定先发制人,发动了对阿富汗的三次入侵。然而,阿富汗的地理条件对游击战十分有利,山区崎岖,便于阿富汗人利用地形进行抵抗。虽然阿富汗的军力远不足以与大英帝国正面交锋,但他们通过游击战术,和沙俄结盟,成功地将英军拖入了一场持久战,最终英国三次入侵阿富汗都以失败告终。
展开剩余66%二、苏联的侵略
20世纪50年代,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因普什图斯坦问题爆发矛盾,苏联选择了支持阿富汗,使得阿富汗与苏联关系日益密切。然而,阿富汗一直是一个拥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国家,拒绝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。
1973年,阿富汗发生了政变,国王查希尔被堂弟达乌德推翻。随后的几年里,阿富汗政局动荡,1978年,达乌德被塔拉基推翻,而1979年,塔拉基又被哈菲佐拉·阿明取代。苏联决定介入,以“保护社会主义革命”的名义,派遣军队入侵阿富汗。阿富汗的山地地形让苏联军队在军事上遭遇了极大困难。加之美国的援助,使得阿富汗的抵抗更具威胁,苏联的入侵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。
长达十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苏联资源,而阿富汗民众始终顽强抵抗,最终在1989年,苏联宣布撤军,战争结束。然而,这场战争对苏联来说是一次沉重的失败,也加速了其在1991年的解体。
三、美国的介入
2001年,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发生,造成近3000人死亡。袭击的幕后策划者本·拉登躲藏在阿富汗,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。美国要求塔利班政府交出本·拉登,但遭到拒绝。于是,2001年,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,迅速推翻了塔利班政权,并建立了一个亲美的政府。
尽管如此,塔利班并未放弃抵抗,依旧在阿富汗的山区与美军展开游击战。即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,阿富汗的地形和民众的抵抗使得美国始终无法彻底根除塔利班势力。
随着战争的持续,美国并未放弃追捕本·拉登,直到2011年,在巴基斯坦发现了本·拉登的藏匿地点,美国特种部队成功将其击毙。但阿富汗的战斗并未结束,美国依旧在与塔利班展开持久的战斗,意图彻底控制阿富汗局势。
---
从大英帝国到苏联,再到美国,阿富汗一直是大国争夺的焦点。但正是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人民的顽强反抗,阿富汗在历史上屡次击败了这些超级大国,成为了“帝国坟场”的象征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先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